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教学与科研部门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基本要求

 

专业英文名: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专业代码:12030

    本专业采用课堂理论学习和调查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要求学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基本理论,掌握当代农村区域发展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农村区域规划及农村发展项目管理,熟悉国家关于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学习,教授学生专业课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现实农村经济管理活动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实验和实习实训课内容,让学生验证教材中的原理、定义和公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社会需求,为以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

    本专业培养方式相比经济学专业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方法》课,要让学生自己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合作社经营管理》课程,将让学生亲自参加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村镇规划》课程让学生动手画村镇规划图。通过这些活动,积累学生在农业及其他涉农领域的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掌握、分析农村、农业现状及政策的能力。

2.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指导三农实践的能力。

3. 企业管理及经营能力。

4. 从事农业统计、调研的能力。

5.村镇及建设项目的布局与规划能力。

6.外语应达到四级以上水平(民语言班毕业生汉语水平达到MHK三级甲等(含三级甲等)以上)。

三、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

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农村社会学、农产品运销学.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与调查、实验课、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创业培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的回乡调查、相关课程的农村及企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合作社及涉农企业工作实践等内容。本科生科研训练包括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调查、申请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级创新大赛等项目。通过创新创业培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领悟创业精神、肩负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形象地掌握新村镇规划、原有村镇的改建与扩建规划以及农村建设项目的用地布局与规划相关的知识。此外,加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内容、方式设计,通过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论文,提高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六、毕业与授予学位

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及相关要求,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合格,准予毕业。本专业汉语言毕业生至少修满156学分,其中: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67学分

2.学科基础课:21学分

3.专业核心课:13学分

4.专业选修课:17学分

5.跨专业选修课:10学分

6.通识教育选修课:6学分

7.实践环节与拓展:22学分

本专业民语言毕业生至少修满160学分,其中: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71学分

2.学科基础课:21学分

3.专业核心课:13学分

4.专业选修课:17学分

5.跨专业选修课:10学分

6.通识教育选修课:6学分

7.实践环节与拓展:22学分

达到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